小程序在零售的可能性

    前几年,面对很火的互联网企业、互联网产品、互联网思维,零售企业普遍只能干瞪眼。要不要做APP这个问题反复被讨论,除了几个行业巨头企业有成功的线下转线上的经验之外,更多的企业不得不反复纠结:一方面希望得到互联网那种快速低价获取大量用户的能力,一方面又受到ROI及企业内部复杂的流程限制,无法投入运营APP的巨大成本。

    小程序来了,带来的是低成本投入,明确场景引导。原来零售的大体量线下会员在这里有了发挥的空间,线下转线上不再是一句空谈,而是带给了零售行业无限的机遇和希望。

    今天,我们抛出几个问题,一起来探寻下小程序在零售的可能性。

    零售企业的痛点在哪里?

    零售企业应该要自建线上平台么?

    小程序为什么适合零售企业?

    零售企业应该如何做小程序?

    零售企业的痛点在哪里?

    1、 品牌同质化严重。

    品牌无特色?竞争同质化?在信息、技术、服务、品质等不断增强的今天,品牌之间的差异性变得越来越小。80后人群为品质买单,90后人群为个性、好玩、有趣买单。如何让自己的品牌满足90后以甚至00后、10后的需求?除了传统零售大厂的巨额广告预算外,品牌是否可以营造自己的品牌文化,明确自己的品牌定位?

微信截图_20190926140015

    2、 用户流量受开店量限制。

    传统零售是“坐商”的概念。导购待在门店里,坐等用户上门,才能跟用户产生互动。门店数量有限,门店的辐射范围是否能扩大?如何让看不到门店的用户认识到我们的品牌?较好再能对品牌有一轮初步的体验,然后再让用户确定是否需要购买。

    3、 用户流量的粘性较低。

    从进店到出店,导购与用户的互动从开始到结束。做的稍微好点的,会有会员制度,邀请买单的用户注册会员,当场累计积分。做的再好点的,会把入会的权益提前告知用户,给犹豫是否要购买的用户一个刺激,提高购买转化率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,导购是否引导、权益是否有吸引力、注册体验是否友好,都会直接影响到用户是否会成为你的会员。

    4、 坪效与人效的瓶颈。

    “坐商”的传统零售门店不仅限制了入店用户流量的多少,也因为门店场地的大小限制了展示商品的数量,从而直接影响了路过门店的人是否进店逛的比例。用户进店是因为对某一种产品或者对某一种风格的认可和需求,是否有方式可以增加商品的曝光几率或者销售平台呢?

    人效的问题更为直接。零售行业的一线导购人员流动率非常大,这就导致很难做到经验的积累和沉淀,直接影响人效。是否有方法可以降低员工的准入门槛,并且提高人效呢?


cache
Processed in 0.004507 Second.